故事发生在1980年的美国德克萨斯州西部,美国与墨西哥交界的格兰德河镇,一穷二白的前越战老兵莱维雷伦·摩斯在打猎中偶然发现了数具尸体,以及数量庞大的海洛因和用来交易毒品的大量现金 死者都是火拼中死于枪下的黑帮分子 雷伦当即决定把枪战现场留下的毒品交易巨款带回家窝藏 夜里,忐忑不安的雷伦回到交易地点 不想,他的举动给自己招致杀身之祸 至此,黑帮头目派出冷血杀手安东·奇古尔、老警长埃德·贝尔、雷伦展开了一场相互追逐的杀戮之旅 作者曾在与其关系密切的物理学家穆雷·盖尔曼所创建的圣达菲研究院居住过四年时间,《老无所依》就是在此期间创作的 《老无所依》发表于2005年 卢埃林·莫斯卢埃林·莫斯是一个参加过越南战争的老兵,他正直、善良、勇敢 然而当清醒的自我为可怕的本我所压倒时,危险便潜伏在他的身边 造成莫斯悲剧的原因便是他对本我欲望的恣意释放 莫斯退伍之后以打猎为生,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 他在打猎时无意中闯进黑帮火拼的现场,莫斯看到几具死尸及奄奄一息的黑帮分子,首先想到的不是按照法律的规定报警,而是搜索“战利品”,他发现了200万美金,这个数字对莫斯来讲是足以改变他今后的生活的,于是心生贪念 火拼现场唯一幸存的人乞求他给点水喝,他拒绝后还逼问道:“最后一个人在哪里,蝗螂捕蝉,黄雀在后,肯定还有人活着,他去了哪里 ”然后掠走受伤人口袋中的子弹夹,寻找他所谓的“黄雀” 这种贪婪的冲动是人最原始的欲望之一,是人之天性 然而200万美金换来的却是无尽的恶梦,莫斯的贪欲使他注定要卷人这场可怕的猫鼠游戏之中 如果莫斯就此开始逃亡,那么他也成为了和黑帮没有区别的一丘之貉 然而莫斯人性还未完全泯灭,在把钱带回家后,晚上莫斯辗转反侧,良心不安,满怀善意地想给火拼中最后的幸存者送去他救命的水,但事与愿违却招来了杀身之祸,将自己推向了无法回头的绝境 这时候他遇到了赶来这里的杀手一帮人,因为留在现场的车暴露了他的身份,莫斯随即开始了他亡命天涯之路,他遭到了杀手安东的跟踪 如果此时的莫斯能够迷途知返,放弃这200万美元的话,他的命运或许就会改变,然而莫斯太过沉迷于发财的欲望而不顾及生活的其他方面一一安全、舒适、心安 自意外获得赃款后莫斯便整日忐忑不安,过着逃亡的生活,即使如此,他还是仅仅抓住钱箱不放,直到被杀 莫斯的厄运在于他贪婪的欲望,一味按照“快乐原则”行事,完全不考虑拿得不义之财的后果,最终惹祸上身连累一家人命丧黄泉 莫斯由于对金钱的贪欲而惹祸上身,他的遭遇代表着人类的普遍欲望,以及因欲望而经历不断的痛苦和恐惧 从他身上反映出人性的善良与丑恶的一面,人物的结局给世人很多的启示 生活在今天的人,谁也逃不掉诱惑,谁也不得不直面诱惑 莫斯的悲剧无疑为那些行走在欲望边缘的人们敲响了警钟 人内心最坚定的自制力是抵御诱惑的有力武器 诱惑是对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品德等内在综合素质的考验,其中最重要的是德 在同样的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人能独善其身,有的人却自甘沉沦,就是德在其中起了根本作用 因此,当今社会,人人都应努力提高个人修养,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同时,面对诱惑,节制欲望也是关键 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本无可厚非,但从行为科学的角度看,欲望是一把双刃剑,合理有度的欲望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心理动因,而恣肆无度的私欲邪念则会使人丧失真善美而沦为物欲的囚徒,甚至成为罪恶的根源 有不少人认为科马克·麦卡锡的作品蕴含着强烈的寓言性,甚至认为他在作品中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往往与宗教启示文学殊途同归,并把他的作品划归“后启示录”流派 比如,针对《老无所依》中的几个主要人物,有人就认为:像冷血动物一样冷漠无情的杀手齐格代表的是死神,他有自己的一套不可理喻的原则,杀人像抛掷一枚硬币一样随便 抱着侥幸心理、拿着偶然捡到的贩毒分子进行毒品交易的两百多万美元四处逃亡的摩斯,代表的是人类,他坚持靠自己的能力来主宰自己的命运,但最终还是成了死神的牺牲品 摩斯的妻子卡拉·吉恩则是自由意志和爱的象征;当代表死神的齐格出现在她面前时,她虽然珍爱生命,但还是依然选择了面对死亡 警长贝尔则是一个试图理解现实生活、人类社会和人性的哲人 这样的解释虽然并不一定十分准确,但也不是毫无道理 生和死,确实是科马克·麦卡锡最为关注、并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都力图去探讨的问题 据《纽约时报》对他进行的一次难得的采访,他对那些不涉及生死问题的作品相当不以为然,甚至说:“对我来说,那不是文学 ”因为在他看来,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主要的问题 于是,在《老无所依》中,除了警长贝尔谈及生死,其他几乎每个主要人物也都在特定的场合谈论着生死;甚至,连变态杀手齐格这种魔鬼似的人物也会把生与死拿到人生哲学的层面,发表一通见解 除了生与死的问题,如何面对巨大的诱惑、自身的贪婪,如何面对外来的邪恶、内在的恐惧,无疑也是作者通过《老无所依》所提出的人类必须面对的一些普遍问题 小说《老无所依》展示了美国社会中存在的血腥、暴力、犯罪等阴暗面,抨击了特定社会历史背景下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反文明现象,并通过英雄缺失来表达对壮会的无助感 许多美国人不相信英雄而崇拜金钱,说明他们认为金钱更能给他们带来生活上的安全感,政府或个人英雄都不值得信赖 然而作者麦卡锡仍希望通过寓言式的小说表达对美国社会回归和平、安宁的过去的向往,表达对拯救人类生命和灵魂、充满能量的英雄的期待 《老无所依》可谓混沌叙事的经典案例 小说人物的刻画以及叙事模式均关涉混沌理论的本质:蝴蝶在巴西轻轻振动翅膀,便会引起德州的一场飓风 小说人物莫斯、旭格、贝尔恰好构成决定性混沌系统的一个个关键点,而他们命运的发展则基于蝴蝶效应这一原则:作为混沌系统的中心,莫斯偶然捡获巨额赃款,引起了他在沙漠和边境之间的逃亡之旅呈决定性的混沌 杀手旭格则是决定性混沌的化身:既是邪恶的撒旦,又是万能的上帝;既是阴又是阳 旭格的出现把所有的小说人物卷入了不可预测的死亡与混沌之中 作为混沌系统的见证人和参与者,贝尔成就了小说人物混沌之旅的链条:莫斯保护金钱,旭格追杀莫斯,贝尔则追捕旭格欲图拯救莫斯,构成了叙事上的追逃模式 《老无所依》的叙事结构非常奇特,每一章前而都有斜体部分,几乎都是老人贝尔独白式的内心呢喃 两条并置的叙事线索贯穿全文:一条关乎莫斯的亡命之旅,旨在逃脱警察的追捕和旭格等杀手的追杀;一条为贝尔的心灵之旅,贯穿整个小说 作为两条叙事线索的交叉点,贝尔在他漫长的内心之旅中一直为过去所困扰,不能直面当下社会的黑暗 《老无所依》多采用干净利落、节奏明快的美国西南地区的方言与后现代派小说的碎片化语言 语言的“沙漠化”正好呼应了美国边境地区“老无所依”的真相 在这部小说中,故事外贝尔絮絮叨叨的旁白如不断切换的镜头,打断读者的阅读,同时,麦卡锡也借贝尔之口道出他对生命、对命运以及对西方文明衰落的思考 对麦卡锡构造的快节奏小说而言,旁白的絮叨足以减慢故事推进的速度,从而整体上控制情节发展的脚步 一段关于命运的千回百转、惊心动魄的边境传奇,一场命中注定、层层剥开的文字之旅,没等凶狠角色登场,就已让人吓得够呛 ——《波士顿环球时报》一部情节逐层推进的戏剧,惊悚暴力片段之间的转换有如电影手法,惜字如金,精准到位 ——《纽约时报》以得克萨斯州为大舞台展开的故事,如同与魔鬼在地狱边界赛跑的行文 ——《纽约时报书评》精妙搭建的舞台,灯光无情地投射,该书是对千禧年后的社会弊病的真实诊断,对即将到来的黑暗的骇人写照 ——《时代》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科马克·麦卡锡(Cormac McCarthy,1933-2023),生于美国罗得岛州,爱尔兰裔 美国小说家和剧作家 代表作有《血色子午线》《边境三部曲》《老无所依》《路》等 《血色子午线》开启麦卡锡创作的转折点,在《纽约时报》评选的“过去25年美国最佳小说”中名列第三 《边境三部曲》引起图书界的轰动,荣膺美国国家图书奖和国家书评奖 由《老无所依》改编的同名电影力夺奥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项重量级奖项 这些都奠定了麦卡锡的大师地位,他因此获誉“当代最伟大的美国作家之一”以及海明威与福克纳唯一的继承者 而且,他也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大热门人选
Copyright © 2008-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