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临阁酒楼(10张)凤临阁酒楼坐落于千年古刹华严寺东侧,雄立于千年历史文脉的鼓楼东西街文化轴西端,主楼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内部曲栏回廊、移步异景,汇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诸多样式和风格,同时精选了大同历史名胜景点和故事传说,精美绝伦的雕刻和雕塑展现在各个建筑和环境内,将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与饮食文化融合为一体,形成独具风貌的“凤临阁文化”,与气韵典雅的古城风貌交映生辉 (图册《凤临阁酒楼》中图片来源于中国烹饪学会网站)凤临阁烧卖(2张)烧麦起源于大同,据说在明朝代王建立代王府之后,御膳房里就开始了制作烧麦 刚出笼的烧麦非常好看,边口雪白,如同梨花开瓣,透过面皮可以看到肉馅,皮薄肉嫩,其味道十分鲜美,色香味形俱佳,被誉为大同一大名吃 后来各大饭店都做烧麦,品种花样也逐渐增多,计有菜叶烧麦、水晶烧麦、翡翠烧麦、金丝虾烧麦等,而属凤临阁烧麦最为上佳 1900年8月,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为避八国联军战乱来到大同,驻跸四日,特命凤临阁制作御膳,用食盒送至总镇署,给慈禧、光绪敬膳 凤临阁厨师精心制作了九笼“百花烧麦”,透明晶亮的薄皮中,包着鸡、鸭、鱼、牛、羊、猪等9种肉馅,烧麦上端制成牡丹、芍药、秋菊等9种花形,馅内浇以相应的花形果汁,鲜而不腻,慈禧食后颇为赞赏,并题字“凤临烧麦”,从此凤临阁烧麦有了“天下第一笼”的美誉 除了百花烧麦,凤临阁还有一道菜也让慈禧太后赞不绝口,那就是“凤趴窝” 凤趴窝凤趴窝凤趴窝是以整只雏鸡为主料,炸烧烹制成凤头凤尾,周边围以鹌鹑蛋 此菜色泽红润光亮,鸡肉酥烂香浓,一菜两吃,肉嫩蛋香 但由于当时怕菜名犯忌,厨师便将鸡下的卧蛋去掉,以炸山药粉条代之,并更名为“金凤卧雪” 此菜端上桌后,只见全鸡通身金黄,振翅欲飞,形态逼真,异香扑鼻 慈禧太后品尝后,连声称赞好吃 从此,这道菜声名大噪,大同民间甚至还盛传这样一句话:“名人名楼莫错过,凤临阁里凤趴窝 ”凤临阁建筑(8张)明代正德年间,大同煤龙镇(今煤峪口)李家,父母过世,只留下兄妹二人,哥哥叫李龙,妹妹叫凤姐,兄妹二人变卖家产,在城内九楼巷内开了一家酒楼,取名“久盛楼“,兄妹勤于经营,生意越做越兴隆 明朝正德皇帝,生性贪玩,曾两次来大同微服私访 正德十三年(1518年),当他慕名来到久盛楼吃酒,看到凤姐花容月貌,楚楚动人,招待热情,惹得这位皇帝神不守舍,便以言语相戏,凤姐正色以拒,怒斥这位客官无礼 正德皇帝无奈,只好露出便服内的赤金蟒服和佩玉,道出自己的身份 在皇权的威力下,凤姐便委身相许 后凤姐随正德起驾回京途中,因沿途跋涉劳累,身染重病,于居庸关下与世长辞,临终还声泪俱下地规劝正德皇帝以朝政为重,从速返京 正德厚葬凤姐与居庸关西,坟丘上白沙白草,现居庸关下还有被称为北京“关沟十八景”之一的“白凤冢”遗迹 为纪念这位美丽而深明大义的女子,久盛楼改名为“凤临阁”,经过修葺,焕然一新,前为普座,后为二层楼阁,均有穿廊,二楼上绘有“游龙戏凤”的壁画,招徕四方来客,一直成为大同颇有名望的酒楼 后代有修葺,沿袭不衰,绵延至今
Copyright © 2008-2023